攻城狮加油站 发表于 2024-3-29 16:09:05

德国人眼中的“数字工厂”长啥样?CAD云化是“数字工厂”的狠角色吗?

“黑灯、无人、机械臂”,说起数字工厂,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反应。的确许多企业也是这么宣传的。


但“数字工厂”这四个字到底代表着什么?其实数字工厂的定义和理解,每一个国家都不一样。对于这个新词,不仅行外人新鲜,业内人也是一脸懵B。

德国人认为:数字工厂,就是工业4.0的一部分,他们关注的是生产车间的数字化,也就是生产过程中的smart

美国人认为:数字工厂,就是它的工业互联网,更关注最终产品的智能化,也就是产品本身的智慧-intelligence

而中国也有自己的看法:中国制造2025,更偏重政府产业政策的指导方向,也就是产业升级的Guideline。

所以市场环境不同,各国对于“数字工厂”的理解和定义也不同。基于这个前提,关于“数字工厂”的定义,不管是德国工程师协会,还是我国的定义,这里就都不放了,就算摆在这儿,大家也不一定可以理解、能够记忆。

其实通俗一点说:数字化解决的就是商业的基本问题:效率、成本和灵活性,这句话京东的强哥常提起。数字化工厂也不例外。

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:打个比方,传统的制造业就像是把一个苹果(产品)给三个人,然后老板说:按照这个苹果样子,给我画一个设计图出来,你们三个人分分工。

于是三个人每人拿了一张纸,各画苹果的三分之一。画完之后再合到一块。

这个时候,由于每个人的思维、制图、设计角度不一样,所以画出的三分之一苹果有大有小,合不到一块去。

怎么办?

沟通完之后,再回去重新画,重新设计,再回来对,指导能合到一块去。

这个过程是复杂、往复、且很耗时间的。在我国制造业初期的阶段,是可以满足当时的生产需求的。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内的需求出现井喷式发展时,这种靠来回“返工式”作业的设计流程就没办法满足外贸需求和内生的消费需求了。

所以说“数字工厂”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。说白了,“数字工厂”就是给“画鸡蛋”的工程师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画板。

现在需求旺盛了,要100个人、10000个人画鸡蛋,传统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生产要求了。所以“数字化工厂”线上提供了同一张画板,工程师A画的时候,B能看到,A画完了,B可以接着A画,C甚至可以在B画的时候,也同步一起画鸡蛋。

这样画出来的“鸡蛋”(工业产品研发设计图)就很高效,完成度也很高。还不用经常返工回炉画。

所以“数字工厂”并不全都是炫酷的科技,炫酷的也不一定就是“数字工厂”。商业的本质就是及其直白、简单的。

谁能解决,谁就是商业、资本的宠儿,数字化工厂也不例外。

最近人们爱提大模型,其实数字化工厂也是个大模型。

工业生产中,数据会一步一步从1.0到N.0,这个数据模型会越来越大,它从头到尾都是在一个数据库中不断扩展起来,以前是各画各的纸,然后根据一个标准拼起来,现在大家在同一张纸上画,一笔一笔添上去,由接下来....接下来,变成一边....一边....,这个数据模型就是虚拟工厂,当虚拟工厂和真实工厂实现了互动和同步,一个数字化工厂就形成了。

数字工厂,既然可以解决商业的本质问题,但为什么许多企业在转向之路上踌躇徘徊?

其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刘强教授,说出了问题的关键,他总结为:“智能制造三不要”

1. 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—工业2.0必须先解决的问题(需补自动化的课)

2. 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—公布也3.0必须先解决的问题(需补建立在现代管理基础上的信息化课)

3. 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基础时搞智能化—工业4.0必须先解决的问题(数字化网络化需要补课的太多了)

国内一些做数字工厂的传统企业,就是犯了上面的“3个病”,所以要么成本上升,要么死在了转型之路上,正准备出发搞转型的企业一看。

咦,这尸体还没凉呢?所以原本不坚定的心,也就打了退堂鼓了。

数字工厂解决的核心问题:就是信息的不对称。而工业软件中,三维CAD也是数字工厂的一部分,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,有很明显的作用。

最让行业人熟知的就是“甩图板”。

近些年三维CAD行业兴起的“云化”,也是数字工厂进程的一个插曲。

只不过现在的云化三维CAD,许多工程师吐槽:“打开3分钟,使用1分钟”。

我个人体验过新迪数字的天工云CAD,感觉还算可以,不怎么卡顿。官方解释是:天工云CAD采用了“端+云”的架构模式,可以随时调配本地和云端算力,所以比只调用云端算力的云CAD软件要好一些。

说实话,“云”这个词咱也不懂,咱也不敢多问。但总之作为业内工程师,能让工程师少熬夜、加班的软件就是好利器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德国人眼中的“数字工厂”长啥样?CAD云化是“数字工厂”的狠角色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