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成本试错 + 分阶段投入,用最短时间实现技术自主
【业务论证阶段:生死时速下的战略评估】
1.1 国际环境倒逼
- 美国对华技术管制清单持续升级(如实体清单企业达 600 + 家)
- 某国际 CAD 软件商对俄实施断供(导致其航空工业研发周期延长 2-3 年)
- 留给企业的时间窗口:根据行业测算,未雨绸缪型企业需在 12-18 个月内完成替代
1.2 企业生存诊断(数值仅为参考)
1.3 分步实施路线图(时间按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调整)
【试用验证阶段:用免费工具撕开突破口】
2.1 免费工具选择策略(以国产代表新迪为例)
- 天工 CAD 个人版:
✅ 永久免费
✅ 国际水平的3D设计体验
❌ 不支持全格式导出
2.2 最小成本验证方案(参考)
试点场景:
- 工装夹具设计(非核心零部件)
- 生产线布局图绘制
- 客户需求快速原型图
验证指标:
- 设计效率不低于原工具的 80%
- 跨部门协作文件传输无格式丢失
- 系统运行 7×24 小时无崩溃
【小规模采购阶段:构建局部战斗力】
3.1 企业版功能增强
3.2 本地化服务赋能
新迪服务包:
- 快速培训(含行业案例库)
- 1 对 1 流程优化(匹配企业设计规范)
- 专属服务群,7×24 小时响应
【全面替代阶段:构建自主可控生态】
4.1 全链路打通方案(参考)
1、数据中台搭建:
天工云 CAD 云端模型库(支持版本追溯)
PLM 系统自动生成 BOM 表(准确率 99.5%)
2、制造端适配:
与新代 / 维宏控制系统直接对接
NC 代码自动生成(减少编程时间 50%)
4.2 二次开发策略(参考)
- 符合国标 GD&T 标注规范
- 集成企业专属符号库(如电力行业特殊标识)
- 对接 ERP 系统物料编码规则
- 其他
【建立风险控制体系】
5.1 过渡保障机制
- 并行期:保留原系统 3 个月使用权
- 应急预案:关键岗位配置离线授权包
- 数据保险:每周进行异地容灾备份
5.2 成本效益分析(数值仅为举例,非真实)
【实施效果评估】
成功标志:
- 设计部门国产软件使用率>90%
- 新品开发周期缩短 15-20%
- 关键技术图纸自主可控率 100%
持续改进:
- 每季度召开用户体验优化会议
- 参与国产 CAD 技术路线图制定
- 培养内部认证讲师团队
以上策略均为理想状态,具体需要看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方式和深度(例如新迪),以便获取更精准的定制化方案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