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0

分享

寡头林立,技术封锁,继华为之后,谁能勇闯“工业软件无人区”?

483 0
2024-3-29 19:20:25 交流分享|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
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芯片卡脖子,但比芯片还要“大卡特卡”的要属工业软件了!


有朋友就说了,中国火箭都飞上天了,高铁都跑起来了,全国这么多的互联网公司,一个软件还造不出来?

还真别说,工业软件还真是难。

工业软件这块儿是中国整个工业体系中最大的短板之一,尤其是核心工业软件基本是“无人区”。

工业软件绝对是当得起“国之重器”、“制造业之魂”这两个称谓的。这么重要的工业软件,高端基本国内空白,想想有多可怕。

工业软件应用于制造、电力、石化、国防等行业,与各行业的工艺环节,如研发、生产、管理、协同等紧密相连,如果没有工业软件,这些一整个生产流程都面临停摆,整个制造业将分崩离析,多少人的饭碗要丢了。

问题来了,既然这么重要咱加紧投入力度,生产不就完事儿呗,这事儿还真没这么简单。

当前,我国的企业基本都在用国外的软件,以研发设计类软件为例,目前研发设计类软件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,国际CAD市场由欧特克、达索、西门子和PTC等巨头垄断;国际CAE市场由ANSYS、Mathworks、达索和西门子等巨头垄断;

一整个大垄断的状态,国外的巨头市场都占领完了,要突围,难!But落后就要挨打,这道理咱都知道,但咱得知道落后的原因吧!

脖子到底卡在哪里了?

我们先来分析一下,我国工业软件卡脖子究竟卡在哪里,落后的原因是什么。

1、攻关难

工业软件本身就是工业知识的沉淀,需要经历漫长的成长轨迹,从数学基础开始,经过漫长的物理机理的冶炼,再经过计算机与技术的精练,最后还要经过工程知识的淬火,才能打磨成为一个成熟可用的工业软件产品。不管是什么工业软件,10年也仅仅是个开始,纵观国外巨头工业软件的发展,不管是西门子还是达索还是欧特克,一款工业软件的诞生无不是经历了30~50年的打磨。大量的工业知识沉淀在这些工业软件软件之中,这就是自主难以攻克的原因之一。

2、工业基础差、软件起步晚

工业软件本姓“工”,工业软件发展的本质是来自工业制造的需要,抛开工业化进程谈工业软件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,不切现实。

工业不强,则软件羸弱,这是铁打的现实。没有深厚的工业技术积累就不可能做好工业软件。

20世纪70年代的冷战时期,是工业软件开发的爆发期,但在当时也只有财大气粗的**商、汽车商才能有条件**研发工业软件。比如CATIA是由法国达索公司开发的、ANSYS是由John Swanson创立,得到西屋电的大力扶持、UG是美国麦道公司开发的商用软件等等。而且工业巨头生产出来了软件,也会用于工业,这是一个不断反哺,不断打磨的过程。

我国的话,由于工业基础差,没有工业巨头的牵引,没人、没钱、没技术!工业软件自然发展不起来,工业软件整体起步晚,被国外厂商抢占了先机,而在工业软件中也存在“马太效应”,工业基因强国的国家,自然也会愈来愈强。所以要追赶,需要很远的路要走。

3、国外软件垄断盗版横行

当年,中国加入WTO后,整个市场也奉行“造不如买”这一观念,认为什么东西都能自己买,还造什么呢?因此对于工业软件重视程度也不够,而且国外工业软件也由于高端成熟,同时以盗版开路,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。

4、产业不重视政策扶持少

工业软件的技术进步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。我国工业软件研发也曾取得一定成效,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我国信息化开始走两化融合道路,国家补贴的资金主要用于国外工业软件的购买,国产自主研发投入严重不足。

西门子CTO曾透露,过去20年,西门子在软件上总计投入100多亿美元,相当于一年就有大约30亿元人民币。中国工业软件企业的总投入,不如达索、西门子等中的一家。

弯道超车还是换道超车?

从实际情况来分析,工业软件想要弯道超车,基本不可能了,换道超车还说得过去。现在我国制造业企业绝大多数都在用国际一流水平的工业软件,国外的成熟软件已经很企业的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,无论正版与盗版,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国产替代工业软件,既不能影响企业运营还要造出能用的软件,怎么办?从零开始做一个能用、可用的工业软件短期内可行性不大。这就像造飞机一样,每一个零件都由飞机公司自己造,不能说不行,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,我们不能违背客观规律。

那么工业软件该如何发展呢?这里以工业软件中研的三维CAD软件为例,也是我目前所从事的领域。

针对上文中我们提到的困境,国内的软件公司也做了很多探索,主要有三种发展路径。

1)两弹一星模式:从零开始研制,自己开发100%的代码。

2)航母模式:从国外买一个在市场上半成品的二、三流软件,在此基础上自己研发。这种模式需要的时间长,能否做成一个市场上能用的软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;

3)高铁模式:引进国际一流技术,消化吸收,持续优化,创新发展。中国高铁的成功有目共睹。

工业软件国产替代迫在眉睫,想想看,只要国外不给授权了,分分钟国内多少制造业企业运转不了,这个比芯片的概念更大。另外,中国要建立完整的工业软件体系,是一个漫长的马拉松,长期主义才是王道。


评论(0)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

客服 意见反馈
返回顶部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